close
台灣每逢冬季是梅花綻放時節,總會吸引絡繹不絕的賞梅人潮,隔年三月至四月則
進入梅子採收期,梅子的品種有桃形梅、胭脂梅、大青、萬山、野生梅等,在清明
節前採收的青梅適合製成脆梅,因此時的有機酸含量最高,但口味苦澀且含有氰酸
毒素,所以青梅不宜生食,稍成熟梅子適合做成紫蘇梅、茶梅、話梅、及製作梅酒
等。過去台灣的梅子生產以外銷日本為主,梅子被日本人譽為鹼性食物之王,因可
平衡人體酸鹼值,視為養生聖品,多吃梅子可改善體質、提高免疫力,更能預防因
酸性體質所引發的各種疾病,是值得長期食用的保健食品。近年來因日本轉從中國
大陸進口梅子,使台灣的梅子價格大不如前,為了提高梅子的經濟效益,結合旅遊
觀光產業,逐漸轉型成觀光梅園,讓梅樹除了賞梅的觀賞價值之外,開放遊客入園
認識梅子的生態,也能體驗現採梅子及DIY製梅的樂趣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